本質上,台灣人跟西方人不一樣。想學西方國家爭取18歲擁有投票權並不合理。 普遍上,一個正常養成家庭教育薰陶的台灣人在他20歲時,根本不可能擁有獨立思考的空間與能力,一個20歲的台灣人都不該擁有投票權,更何況是18歲。不要以為這是謬論,許多案例顯示一個20歲的台灣人,一點也不具有獨立思考、獨立作主的能力跟空間。
- 1. 30歲青壯年,考慮接受一份國外工作時,第一個反應是回家先問問爸爸可以不可以。他不敢讓爸爸不開心。
- 2. 40歲的中年男生,想娶太太,也回家問媽媽可以不可以。他不敢讓媽媽不開心。
- 3. 60歲的馬總統,想到自己的父親臨終「統一大業」遺言,卸任前急急忙忙地要為他的父親的統一心願做出最後努力。他在盡台灣人愛擺第一的「孝道」,他哪裡犯錯?
台灣人沒有獨立思考養成的環境,那是因為我們深深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。說穿了,這是一個講孝道的社會。太多學者研究,一個「孝道」的社會,不可能有民主。在亞洲,民主發展的最好的國家是日本,日本在政治上看似個民主國家,但日本在文化上距離民主思維非常遙遠。日本的文化裡,沒有「民主」這兩個字,一個40歲的日本人告訴我:「我從來不知道民主是什麼東西。」文化上無法落實民主的社會,政治上想要實施確實的民主,路途崎嶇遙遠。當然,很多亞洲獨裁者說:「亞洲人不適合民主制度。」這不是一個新論調,但根本上,就是如此,但這些人沒有說出原因的癥結,因為「孝道」就是民主最大的絆腳石。當然,雞巴的獨裁者,當然要利用儒家孝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倫理來控制社會,因為「父權最大」是一個獨裁者最好使用的利器。然而,太多倫理政治學者早就討論孝順是民主絆腳石的問題,本文不敢多扯,但沒有人敢在儒家社會裡推行反孝行的「不孝運動」。台灣無法實施民主,除非不講孝道。如果有人要引用他媽的各種老道統裡面闡述「孝」的真義來反駁,想區辨「真孝」與「愚孝」...等等消極做法,這是沒有意義的,因為不符合當今速食的時代精神,也沒人聽得進去,用21世紀今天的台灣文法來定義「孝順」就是:不要讓爸媽不開心。好啦,本文重點不是論述孝道如何妨礙民主發展,而是為啥等要45歲,台灣人才有辦法擺脫包袱做自己、發展出一點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為什麼是45歲,台灣人才該擁有投票權?
一個台灣人如果想自己做點跟父母意見不同的決定,唯一的辦法就是「騙」。哪個台灣小孩在成長中為了追求一點自我空間,沒騙過父母?然後,當所有小小台灣人得養成「騙」的習慣,以獲得甜頭,自然一輩子就騙成習慣,騙上也騙下。最後,聰明的台灣人還把「騙」的行為漂白,說是「白色謊言」,說是為了孝順,別讓父母不開心。台灣人因為別讓父母不開心,有了睜眼說瞎話的正當性,沒有人敢對父母說真心話,或其實也不知道自己有啥真心話要說,成為一個100%不敢面對「陰影」、愚孝又虛偽的社會。東亞國家如果沒有西方民主的思維衝擊,大家乖乖待在儒家精神安排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位置上做人,不用做「自己」,你的位置社會國家都替你安排好了,社會當然不太會出亂子、也沒太大差錯。但問題來了,甜頭跟開悟一樣,不可逆,無法倒退,民主自由的思維一來, 台灣人一方面信奉人人要做自己的主人,另一方面又不敢讓父母不開心,中間的鴻溝怎麼彌補呢,人們自然產生了一個因應兩全的機制,叫做「騙」,騙爸媽、騙別人、也騙自己。好,那45歲的數字怎麼推論出來的?
- 1. 台灣人1/3時間追求自我、1/3時間不讓爸媽不開心、1/3時間在騙。如果一個人可以活 90歲。求一個中間點,台灣人比較有空間可能發展出獨立自主的思維,那就是45歲。
- 2. 45歲的中年人,爸媽可能已死或快死,也許有機會開始行使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。然而,東方儒家人在成長的養成過程,跟西方人不一樣,從來沒有真正與父母分離(separation from parents)的過程,一輩子毫無意識地把自己跟父母/家族綁在一起,說穿了沒有太多「自己」的概念。尤其,多數被儒家深化的人,父母的遺言、遺志、價值觀、意識形態牢牢綁在子女後代的肩膀上,你早就內化、甩都甩不掉,或緊緊抱著它、視為生命泉源,如:馬英九、以及恐怖的ism-儒家孝道/主義本身。
- 3. 45歲的中年人,通常可能已經遇過了人生的第一個危機,開始鬆動或拋棄前半輩子被父權奴役、灌輸的價值觀。重新檢視自己的需求,然後獨立思考、獨立作為(註)。
(註:)
本文的獨立思考、作主定義,是很嚴謹的,是「個體化」發展的過程。獨立思考、並且能獨立作主地活著,是一個深知自己的每一個行為、思維、情緒背後的動機、原因與意義的展現,至少企圖這麼做。你45歲了嗎?你還在騙嗎?好啦,沒關係,這個社會不是只有你一個在騙啦。但是,你老是不敢說真話、還天天粉飾太平,騙別人不打緊,恐怖的是你徹底騙倒了自己,看不見自己的真正的模樣。你已經超過40歲的話,也許有機會慢慢看清楚知道自己有「騙」的習慣,為了什麼而「騙」,如果想做自己的話,別騙了,亮出真心。
留言列表